2006年9月5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延安保育院旧址夹缝中难生存
台建林

  近日,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等开国功勋子女重回延安,发现他们这些“延安娃”成长之地保育院已经找不到了。“窑洞都拆了,我们回来寻根就没有了感觉。”
  延安保育院,全称“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成立于1938年10月,先后设在延安市柳林村和安塞县白家坪村,1940年底迁到延安市李家洼村白家沟。很多开国将帅子女认识的第一个字,是在保育院;他们人生的起步,也在保育院。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延安保育院旧址却在夹缝中难生存,因为它不在延安地方法规的保护之列。

  让驾校圈占了
  白家沟沟口,矗立着一块“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旧址”石碑。离碑石几步远,赫然耸立“延安市汽车运输总公司驾驶员培训学校”的门柱。据说,驾校1991年就开始在旧址上办校,每年付给旧址所属的延安市运管处5000元租金,后来又从运管处手中将旧址买下,沿沟口垒起大门,把保育院以及沟里的居民全圈了进去。
  果然,保育院旧址的几孔土窑洞上写着驾校的宣传语,窑洞前的地面被挖低3米多深,铺上水泥,竖起各种交通标识,成为司机训练场。保育院的原貌,后人已无法想见。

  在风雨中剥蚀
  延安市拥有350多个革命旧址,是中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保护群。保育院旧址亦在其列。
  延安市为保护革命旧址做了大量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陕西省和延安市直接用于延安文物保护的社会资金达数百万元。对于现状保存相对较好、社会影响较大的旧址,陕西省积极协调中央有关部门采取对口保护方式,由中央各部委出资维修延安时期的各部委旧址。水利部出资修筑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及枣园等4处旧址的排洪设施,国家安全部出资维修了枣园中央社会部旧址,中组部出资维修开放了杨家岭中组部旧址等。
  延安市文物局曾抢修保育院的部分窑洞。但像保育院这类旧址,现已无对口单位可寻。它们的长期保护,着实成为一道难题。延安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王改户说,风吹雨淋,窑洞会自然剥蚀,令人痛心。

  卡在法规空隙
  一边是革命旧址需要保护,一边是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其间矛盾日益突出。延安市制定《延安革命旧址管理暂行办法》,以期解决矛盾。
  1997年,延安出台《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第一次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处理延安革命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其中包括:
  ——第十条未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国务院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延安革命遗址。已经占用的,由延安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迁出,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五条改变延安革命遗址原状,损毁、改建、拆除原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由延安市文物行政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条例似乎在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等旧址上空设置了一道保护层。
  但是,且慢,《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又规定:“本条例所称延安革命遗址,是特指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会场旧址、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旧址、岭山寺塔(延安宝塔)。”
  保育院等一批革命旧址的保护,就这样被卡在了法规的空隙里,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岁月如绵绵延河,不舍昼夜飞逝而去。那个烽烟四起、军号遍野的年代早已远去,当年拖着鼻涕的保育生们,如今都已雪染双鬓、渐入暮年。当他们摸着历史的脉络重回延安之时,是什么,让老人们眼眸中的光芒渐渐暗淡?
  开国功勋子女重回延安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们既希望延安老区经济能够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记忆能有归宿,像延安保育院这样的红色旧址能够永久保护。令人失落的是城镇的发展进程往往要付出代价,革命旧址办起驾校就体现了这样的矛盾。
  在人们的愿望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常常会诉诸法律的救济。但是现实中,延安保育院却被排除在了地方法规的保护之列。失去了法律的保护,地方文物执法人员也爱莫能助。延安保育院的保护最后成了一道难解的法律难题。最后的救济渠道只有通过修改法规了,否则我们的进步将是以毁灭历史记忆作为代价。相信偌大的延安,不会容不下一个延安保育院!保育院要留着!
  (台建林)